Motovis基于深度學習的前裝ADAS產品圖
鈦媒體獲悉,上海自動駕駛創業團隊魔視智能(Motovis)完成千萬美元級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瀾亭資本領投,凱旋創投跟投。華興Alpha任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本輪融資后公司將深入研發自動駕駛關鍵技術,加速市場化、產品化工作,推動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系統的量產。
據鈦媒體了解,魔視智能成立于2015年中,團隊創始人虞正華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學位,曾任A股上市公司博康智能副總裁、負責博康的產品研發與技術,是國內智能交通及安防視頻智能方向的專家。
與Mobileye類似,魔視智能當前階段主要提供基于攝像頭的視覺感知技術方案,幫助車輛實現車道偏離預警、前向碰撞預警、緊急制動等高級駕駛輔助功能。
但是與Mobileye大量使用專家算法不同的是,魔視智能的技術路線是通過深度學習進行感知計算,官方信息顯示,在最新的Cityscapes國際評測中,
魔視智能團隊研發的基于語義分割的像素級深度學習算法綜合性能位居第一,這項成績也對應了魔視智能未來切入高階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
Cityscapes數據集由奔馳主推,提供無人駕駛環境下的圖像分割數據集,用于評估視覺算法在城區場景語義理解方面的性能,半年前,奪得排名第一的團隊是聚焦在貨運自動駕駛領域的圖森未來。
Motovis的像素級分割和識別
虞正華透露,目前團隊通過眾包的方式,已經在全國30多個省市,完成了500萬公里的數據收集,同時擁有一個上百人團隊的半自動化數據處理系統。
據鈦媒體了解,魔視智能的創始成員來自人工智能和汽車電子兩大領域,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專家代表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計算機科學院教授沈春華,而汽車電子方面的技術人才有陳長藝和陸穎鳴,兩人曾聯合創立汽車電子公司英恒電子,在汽車電子、三電系統開發以及汽車行業資源方面都有不少積累,此外,在市場方面,公司創始人王學海則擁有20多年歐美科技公司的市場經驗。
實際上,正是這套團隊創始陣容,讓魔視智能一開始就看到了智能駕駛的發展趨勢,并鎖定了前裝領域。
“后裝市場紛亂復雜,各項標準不統一,而且不能接觸控制系統,也就與自動駕駛無緣?!庇菡A說。
相比于投入周期較長的前裝市場,后裝市場能夠帶來較快的資金回報,這對于創業團隊早期來說十分重要。但魔視智能的創始團隊的起步優勢在于,創始成員都已經在行業中有了一定積累,團隊早期的運營資金,也都來自創始成員的出資。
而兩位來自汽車電子行業的創始人,也為魔視智能在一眾ADAS創業項目中,打開了早期的車企合作通道。
虞正華告訴鈦媒體,魔視智能已經與北汽新能源等車企展開了技術開發合作,通過了相關車廠組織的測試,預計在2018年初至少在兩家車企量產。不過,魔視智能并不滿足于成為一家ADAS供應商,其更希望立足在市場空間更大的自動駕駛領域。
虞正華告訴鈦媒體,魔視智能的產品路徑是先從L1、L2能量產的產品打開車廠大門,同時與車廠展開L3、L4的聯合開發合作。
“這樣的‘漸進式路徑’既可以通過ADAS產品跟車廠建立深厚的信任與合作,產生可觀收入,又積累了數據和經驗為L4產品做鋪墊,在未來的前裝市場里才有先發優勢和競爭力?!庇菡A表示。
無論路徑如何,現階段的切入點ADAS行業似乎已經角逐者眾。從行業整體來看,基于攝像頭的感知技術方案已經有博世、德爾福這樣的Tier1供應商把持著要塞位置,與此同時,Mobileye這樣的明星企業更是盤踞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新興ADAS創業團隊想要進入供應商行列,似乎并不容易。不過,在虞正華表示,國內ADAS初創企業的并不是沒有機會,突破口來自以下方面:
第一,主機廠的采購動力。博世這樣的一級供應商為了追求利潤和市場規模,往往會采取綁定措施,打包出售,而很多車企則希望分拆采購。同時,眾多國內一級供應商也更傾向于采用本土的技術方案;
第二,對中國國情的適應性。魔視智能針對中國交通路況,做了很多本地化的采集、訓練和開發;
第三,適應中國車企節奏。中國的車企的研發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 開發節奏很快,需要對方案進行更改或調整時,海外供應商不會那么靈活,中國本地供應商如果能夠跟上國內車企的節奏,也是有很大的機會。
除了上述行業內部缺口,隨著2017年上半年的多項政策出臺,智能駕駛行業也正在規模化。
相關國家標準如JT/T 1094、JT/T 883對客運車輛的ADAS配置進行了明確規定:車長大于9m的營運客車應裝置符合JT/T 833規定的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WS),還應裝備自動緊急制動系統(AEBS)。
而針對乘用車領域,2017年4月份,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外發布了2018版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的詳細試驗及評分方案,其中主動安全的評分權重占到了15%,尤其是增加了AEB(緊急制動)的追尾和行人保護評分項目。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配裝AEB的汽車將得不到五星評價。
此外,成本降低也讓ADAS主動安全配置從此前的中高端車型開始向普通消費車型普及……市場機遇風起潮涌,國內創業團隊做好準備了嗎?